如何避免網路成癮看法國禁止學校使用智能手機

点此看大图片

這一禁令將在2018年9月份開學時,即時生效。

除手機外,新法案還規定禁止使用包括平板電腦和手錶在內的所有可聯網的通信設備。

2010年,法國曾止小學生和初中生在教學活動中使用手機的規定。法國國民教育部長 Jean-Michel Blanquer 說,此前的手機禁令未能全面執行,這次通過的全面禁止手機法案給法國社會及其他國家傳遞出一個信息,通過行政立法的手段,強制禁止中小學生在校內使用手機。

據法國媒體報導,法國有86%的12歲至17歲的青少年擁有手機。新法案擁護者認為,學生濫用手機會分散其課堂注意力,影響課間體育活動,甚至會使他們受到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的影響。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另一項研究表明,禁止學校使用智能手機可以明顯改善學生的考試成績。

2018網路遊戲成癮症正式列為精神疾病

世衛組織在2018年,將「網路遊戲成癮症」正式列入精神疾病範圍,相關規定自6月19日起生效,列入第十一版《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統計分類》(ICD-11)的精神疾病分類。與酒精、菸草、咖啡因、毒品和藥物濫用並列,都是上癮的精神疾病。不過,目前這仍只是「預覽版本」,將留待2019年的世界衛生大會,由各國表決是否通過。等於承認電玩成癮是重大公共衛生議題。,將通知各國提出成癮防治對策。雖然網路成癮並未被官方機構列為疾病,但已經有不少人深受其害,美國也開始出現了治療網路成癮的療程和機構。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一份跨國調查顯示,網路遊戲成癮最嚴重的5個國家與地區都在亞洲,香港、韓國、台灣、新加坡與中國。網路及智慧型手機普及率高,以及亞洲國家以升學為導向的文化背景,讓青年學子容易在網路世界宣洩壓力。

2015年,韓國是全球第一個從政府面向,將電玩視為「疾病」管理的國家,與酒精、依賴性藥品、網路及賭博歸為五大上癮物品

目前台灣在網癮政策上,根據《兒少法》於2015年修訂第43條,明訂兒少持續使用3C產品,不得超過合理時間,實際上卻很難實施執行;教育部也在2015年提出《各級學校學生安全健康上網實施計畫》,落實家庭教育和學校三級預防,且預備培育2200名網癮防治輔導人員;衛福部則在2014年有《上網不上癮心理健康促進政策行動綱領》,落實網癮防治措施。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則用「數位海洛因(Digital Heroin)」報導此現象;長期投入該領域臨床治療的馬偕兒童醫院兒童心智科資深主治醫師臧汝芬則沉痛地說:「就像吸食『網路鴉片』般,已經不容許再觀望了

根據台灣衛福部資料,全球青少年網路成癮比例為4.6%左右,其中台灣18歲以下學生的,線上遊戲成癮比例都超過12%,這數字比其他國家還要高。

依據教育部委託交通大學執行的《106年臺灣中小學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調查》結果,有大約三分之一的國、高中生有智慧型手機的沈迷傾向。

網路遊戲成癮的診斷標準

目前臺灣對網路成癮有不同定義方式,包含柯志鴻與其團隊,以及陳淑惠等人發展的準則。陳淑惠等人(2003)認為網路成癮包含兩大要素:

一. 為網路成癮症狀,包含網路成癮耐受性強迫性上網行為網路成癮戒斷反應

二. 為網路成癮症狀造成的相關問題,包含人際與健康問題時間管理問題

柯志鴻(2005)則提出網路成癮九大準則,持續時間三個月以上,且至少包含以下六項:

1.經常無時不刻的想著網路上的事

2.無法控制上網的衝動

3.需要上網越來越多時間才能滿足

4.幾天不玩就會不安、憤怒,只好又玩

5.上網總是超過預期的時間

6.無法控制或減少網路的使用

7.花費過多時間上網

8.為了上網想盡各種辦法

9.明知上網已引起或惡化身心問題但無法停止

兩者皆提到過度使用網路,並造成功能問題,才能算是網路成癮。

一般沉迷並非成癮, 據世界衛生組織披露的明確九項診斷標準:

9項診斷標準包括:

  1. 完全專注遊戲;
  2. 停止遊戲時出現難受、焦慮、易怒等癥狀;
  3. 玩遊戲時間逐漸增多;
  4. 無法減少遊戲時間,無法戒掉遊戲;
  5. 放棄其他活動,對之前的其他愛好失去興趣;
  6. 即使了解遊戲對自己造成的影響,仍然專注遊戲;
  7. 向家人或他人隱瞞自己玩遊戲時間;
  8. 通過玩遊戲緩解負面情緒,如罪惡感、絕望感等;
  9. 因為遊戲而喪失或可能喪失工作和社交。

亞洲大學於107年12月調查發現,在台中地區以問卷進行青少年3C成癮風險調查:

1244名高中生中,手機成癮高風險群佔34.3%,電腦網路成癮佔26.4%。

638名國中生手機成癮高風險群占23.9%,電腦網路成癮高風險群16.1%;而高中生更嚴重,手機成癮高風險群34.3%,電腦網路成癮高風險群26.4%;

另一調查發現,515名國中家長認為,孩子因沉迷3C而視力、體能變差有39.2%,功課退步有32.8%,因而難以管教者有24.3%。高中生部分,1012名家長認為,視力和體能變差者有37.2%,功課退步者有21.2%,難以管教者有16.9%

此外,還有不少國人意識到,隨著自己投注在網路的時間與心神愈來愈多,個人的相關能力也有退化的現象,其中又以28.3%的自評「身體狀況變差」最多,其次認為自己「文字表達能力變差」、「實體社交能力變差者」的比例分別也有17.4%與10.6%。

網路成癮的影響

網路成癮的影響

3C重度使用對視力的影響

智能電話已經是現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它載有各式各樣的程式,為我們提供海量的資訊,讓溝通更便利,在教育學習及娛樂消閒有更豐富的互動選擇。

可是,機不離手、過量使用智能電子產品卻會帶來許多身心問題,如肌肉勞損、情緒低落及焦慮不安;手機成癮更被列入行為成癮症的一類。

而較少人提及的是,使用手機時間與乾眼症的關連。滑手機的時間愈長,有乾眼症徵狀的人口愈多,尤其是青少年與二、三十歲的人士,他們因過度接觸LED光源,引致眨眼次數減少、淚腺功能失常,間接影響睡眠質素下降。

香港大學於2017至2018年進行一項關於手機成癮、睡眠時間及乾眼症的研究,訪問了102位平均年齡為19歲的年輕人士,發現當中有41%的人士重度依賴手機,佔男性的57%及女性的46%。相比起一般人,他們的睡眠時間較短,乾眼症問題也較嚴重。整體來說,39%的受訪者都有乾眼症徵狀,近5%更有嚴重乾眼症。

2019由輔英科技大學與日本防衛醫科大學合作進行研究,參與其中的輔英科大附設醫院眼科主治醫師洪啟庭指出,這項研究分別在台日兩地各自收案,共找了50名糖尿病患及50名健康民眾當作實驗組及對照組,兩組人的共通點都是每天花2到3個小時滑手機。

這項研究歷時3年,在這段時間內兩組人均維持相同的滑手機習慣,結果3年後發現,糖尿病患者均出現視網膜新生血管變多、出血等視網膜病變,相較之下,對照組的健康民眾僅有2成出現視網膜病變,比例相差了整整5倍。

對此,洪啟庭醫師指出,眼睛若長期暴露在手機的藍光下,容易產生視網膜病變,研究成果也顯示,糖尿病患由於免疫力較差,導致眼睛更容易受傷發生病變,不但可能導致視力受損,若受損部位不巧位於黃斑部,更可能造成患者失明,提醒糖尿病患者儘量減少滑手機時間,並搭配抗藍光手機螢幕貼片,以減少手機對眼睛的傷害。

 


玩20分鐘手機對眼睛的傷害,相當於看80分鐘的投影、47分鐘液晶電視!(pixbay)

3C重度使用對睡眠的影響

全台逾400萬人有失眠困擾,根據2015公布的一項最新調查,20至49歲的青壯年失眠族群,逾5成3在睡前會滑手機、平板等3C用品或看電視,其中有高達6成2民眾認為用3C、看電視會造成失眠、晚睡,導致睡眠不規律。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報導,西班牙格拉納達大學(University of Granada )的研究發現,3C產品充電時會發出微弱藍光,進而影響人體內褪黑激素(melatonin) 的正常分泌。

新光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台灣睡眠醫學會理事林嘉謨說,荷爾蒙「褪黑激素」具促眠效果,其分泌周期約從晚上7點天黑後開始,10點後大量分泌再達到高峰。

人眼對藍光的波長很敏感,當視網膜的感光器接收光線刺激,再傳到大腦位於下視丘的神經核,經交感神經傳導至松果體,便會抑制褪黑激素分泌。

「現代人睡前手機不離身,褪黑激素被抑制,分泌高峰期往後延,導致愈來愈晚睡,變成惡性循環,」林嘉謨指出。

醫師說,3C及電視螢幕的藍光會抑制體內褪黑激素的分泌,引發失眠,建議睡前1小時不要再使用這類產品。

網路成癮對學業成績的影響

在一份研究對象以台灣某所國民小學 596 名學生為樣本,影響學生學業成就與網路使用行為之相關研究中指出:

1.國小高年級學生使用網路的時間與學業成就有負相關存在,即使用網路時間越長,則學業成就越低。

2.國小高年級學生使用生活休閒類、遊戲類、聊天交友類頻繁度越高,學業成就越差。

電玩遊戲症狀

電玩遊戲症狀

智能手機上癮者將大部分時間花在用於社交目的的智能手機上(Li和Chung,2006 ; Lopez-Fernandez等,2014)。

此外,過度使用社交軟體會對學生的學習成績產生負面影響(Enriquez,2010 ; Junco,2012)。

想毀掉一個孩子,給他一部手機就夠了!?

手機成癮對心理和身體健康影響

在2018 的最新論文:韓國中學生的智能手機使用和智能手機成癮:普及,社交網絡服務和遊戲使用。整理了目前,智能手機成癮會影響身心健康的研究如下:

智能手機成癮會影響身心健康()。

抑鬱或焦慮會導致技術成癮,因為抑鬱或焦慮的人使用智能手機作為應對抑鬱和消極情緒的應對方法()。

智能手機上癮者參與檢查行為並經常對通知聲音作出反應。這也是抑鬱和焦慮的特徵( ; 

對計算機,社交媒體和手機的大量用戶進行的縱向研究表明,長期壓力,抑鬱和睡眠障礙程度更高()。

在夜間使用過多的智能手機可能會保持清醒,直至深夜,從而影響睡眠並影響壓力和抑鬱()。

發現屏幕時間和互聯網使用會影響睡眠( ; ),據報導SNS成癮者的睡眠質量比非SNS成癮者差() 。

智能手機過度使用對身體健康的負面影響包括癌症腦腫瘤; 神經紊亂; 弱化免疫系統; 耳膜問題; 手腕,頸部和關節疼痛; 疲勞; 和睡眠障礙( ; )。

如上所述,智能手機的過度使用會導致健康問題,但智能手機的剝奪也會導致健康問題。例如,據報導智能手機成癮者在被剝奪智能手機一段時間後感到苦惱,而且當智能手機關閉時,青少年表現出焦慮,抑鬱,憤怒和睡眠障礙( ; 

我們再來看一組數據:也就是說,玩20分鐘手機對眼睛的傷害,相當於看80分鐘的投影、47分鐘液晶電視!
危害還不僅僅於此。
玩手機的人一般都會找一個最舒適的姿勢,要麼歪坐斜靠著,要麼窩在沙發上,甚至躺在床上,非常容易造成人體肩頸肌肉緊張、勞損,從而傷及脖子、肩膀、脊椎。
這種傷害對小孩尤為嚴重,因為他們的骨骼發育還沒有定型,如果不及時調整或休息,會影響身體發育。

手機對孩子心理上的危害也非常嚴重

2017年12月1日,韓國高麗大學的神經放射學教授Hyung Suk Seo在芝加哥北美放射學會年會上公布:「網路成癮」的青少年大腦中的化學物質不平衡,這種不平衡與經歷焦慮和抑鬱症的人相似。這些智能手機成癮青少年在抑鬱、焦慮、失眠和衝動方面的分數顯著高於平常人。

而且,手機對兒童還有致癌的風險!小孩因為處於發育期,大腦對手機輻射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60%以上!

英國專家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後發現,手機電磁場會大大地削弱兒童脆弱的免疫系統,它反過來又降低了兒童對電磁場不良影響的抵抗力。

國際上從事輻射微波研究的權威專家發現,手機在發射微波的同時也存在「極低頻磁場」,達到一定程度有可能引起白血病和腫瘤,其中,對兒童影響最為顯著。

還有,不論是孩子沉迷於手機遊戲,還是家長離不開手機社交,都會影響雙方的情感溝通

同時,孩子通過手機觀看直播/打賞主播/現場另類直播、遊戲充值拼裝備、追小說追劇、色情網站等等網上誘惑,不一而足。

我們該如何與孩子一起戒掉手機癮呢?

有些家長看到手機有這麼多危害,轉身就把小孩的手機沒收,以為萬事大吉了。沒那麼簡單!

2018年3月,台北市三民國小一名小五男童,疑似因為父母沒收手機而跳樓輕生,「這跟毒品上癮一樣,有戒斷症候群,請家長不要輕易沒收小孩手機。」

你知道孩子迷戀手機的原因是什麼嗎?不解決根源問題,只是治標不治本罷了。

經過總結,孩子沉迷手機主要有下面幾個原因:怎麼解決呢?

要戒掉手機癮,絕對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情,必須全家總動員,而且首先要從父母開始做起:


如果孩子喜歡用手機看書,就用紙質書代替吧!(pixbay)

1、高質量的陪伴

每天給孩子30分鐘的專注陪伴,要心無旁騖的傾聽、交流。中國大部分孩子是有父母的孤兒,儘管有父母陪伴在身邊,但卻沒有認同、沒有理解、沒有傳遞能量給孩子。

2、榜樣的力量

如果大人回家後機不離手,卻聲嘶力竭地要求孩子遠離手機,可能嗎?

3、用遊戲或公約的方式

比如約法三章,每天只能玩手機30分鐘,到時間就關機。

4、增加戶外活動/運動

沒有孩子不喜歡出門的,培養他一到兩個運動愛好。

5、尋找替代品

如果孩子喜歡用手機看書,就用紙質書代替;如果孩子喜歡玩遊戲,可以教他象棋、圍棋。

6、制定科學的作息時間表

幾點吃飯,幾點寫作業,幾點下樓溜躂,幾點洗澡睡覺,每天把生活作息安排得科學而有序,沒有無聊的時間,自然就不會刷手機了。
有一位5歲孩子的媽媽,就完全做到了讓兒子不愛看電視、不愛玩手機,怎麼做到的?
「無它,唯堅持而已。」
最後送大家一句話:人類發展的歷史證明,「沒有任何力量能毀掉下一代,除了上一代。」

註:

原文出處 France to ban mobile phones in schools from September

論文出處:影響學生學業成就與網路使用行為之相關研究──以桃園縣一所國小為例

一個對小孩看電子產品對視力的研究

Smartphone use and smartphone addiction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Korea: Prevalence,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 and game use
如果您對本網站文章有興趣,歡迎 LINE 或 facebook 訂閱。

請加入 LINE 好友,我們有新文章,就會通知您 LINE 訂閱

facebook訂閱,請按這裡

5 Comments

發表迴響